個人最佳配方

 

清涼絲瓜水控油皂

成品2.jpg  

的小小渲染世界: 藍色和黑色是先生最愛的顏色,用這兩種顏色以隨性自在的方式來渲染出線條的美感,象徵自由自在隨遇而安的生活態度~

 

 

一、計劃

此款清涼絲瓜水控油皂是專為先生設計的。主要是因為先生的肌膚很容易出油、流汗、及長痘痘,每次洗完臉後約1個小時就會開始出油,吃到熱食時常會汗如雨下。流過汗的皮膚若沒有做好清潔,很容易孳生細菌。另一方面,先生為過敏體質,常會因接觸到不乾淨的東西或灰塵而過敏或出現尋麻疹,但有時卻找不出原因,時常會癢得不得了一下子出現好多如蚊子咬般大的疹子,隔一會卻又消失。先生偏油性、易流汗及敏感的肌膚,需要一款能夠清洗乾淨卻又不傷害皮膚的沐浴皂來做好日常的清潔,以降低出油、長痘痘及過敏的肌膚狀況。

 

 

二、配方設計

 

植物油及絲瓜水設計配方

在設計配方時,主要是考量先生偏油性及敏感的膚質,所以植物油配方是選擇清爽的甜杏仁油和葡萄籽油。這次配方中比較特別的是以純絲瓜水代替純水來與鹼混合成鹼水。絲瓜水有抗發炎、控油的特性,對於痘痘肌、油性肌或敏感肌都很適合,做出的皂洗感清爽,可洗淨偏油的肌膚,油脂分泌才不會那麼旺盛,比較不會毛孔粗大、長痘痘。此款皂也特別添加備長炭粉,因為備長炭有殺菌、抗臭,並具有去痘、去角質等功效,很適合先生的肌膚。植物油及絲瓜水設計配方如下:

 

 新圖片 (1)  

 

 

精油設計配方

先生的鼻子像小狗一樣靈敏,對氣味非常敏感,不喜歡人工香味和許多精油的香味,只能接受很少數非常清爽淡雅的精油香味。這次計畫在皂中添加歐薄荷、薰衣草及安息香精油。歐薄荷精油可舒解皮膚發癢,薰衣草精油也有消毒殺菌的功用,可清潔皮膚控制油份,其柔和令人安心舒服的氣味是先生喜歡的香味,而安息香的味道非常地淡雅,所以用它來定香。 因為先生對香氣的接受很低,預計只要調配總皂液量1%的精油入皂,並將各單方歐薄荷、薰衣草、及安息香精油以2:3:1的比例調配成5 ml的複方精油。

 

   新圖片 (3)  

 

   調配複方精油.jpg  

 

  

 三、執行打皂及精油調配入皂

日期: 3/16、溫度: 18度、溼度: 70%

1. 製皂前一天先將絲瓜水製成冰塊備用。

2. 準備工具及材料、量鹼、製作鹼水。

3. 量油、量精油。並將量好的植物油隔水加熱以融化呈固態的油脂。

3. 油鹼36度混合在一起開始用打蛋器打皂

4. 手打約5分鐘後開始使用電動攪拌器與手打交替打皂約10分鐘,最後再用手打5分鐘等皂液light trace後再加入5ml複方精油攪拌約30下。此時皂液變得濃稠流動性低。

5. 取出100g皂液藍色珠光粉拌勻。另取30g皂液與約1 g的備長炭粉混合均勻。剩下的皂液先入模,再用藍色及黑色備長炭皂液渲染。但因為皂液蠻濃稠的不是很容易渲染,顏色只停留在表面沒有渲下去,所以渲了比較多次才渲染出自己比較喜歡的感覺。入模後振動一下矽膠模消除氣泡,並以保鮮膜及報紙包好放入保麗龍箱。

6. 完成相關記錄。

 

  準備工具2.jpg  

  打皂2.jpg  

 

 

四、查核

1. 油鹼混合前,量油的溫度為36度,雖然所有的固態硬油都已經融化,但植物油看起來不是很清澈有一點混濁,或許是油品沒有充分融化。

2. 打皂過程中,一般會先先加添加物再加精油,但考慮若先分別添加藍色珠光粉和備長碳粉再加精油,精油量量不好抓,所以先放了精油。皂液加了精油攪拌約30下後,皂液由light trace變成很濃稠,導致渲染時顏色無法渲下去也無法輕鬆帶出線條。皂液突然變濃稠可能為假皂化。所以比原先預計的多渲了幾次才勾勒出線條感。

 

 

五、成果

成果藝術照.jpg   

脫模後開心地先拍一張!

 

3/18脫模

 1. 成果評估

1) 味道: 方圓1公尺之內都可以聞到香甜淡雅的薰衣草,帶一點清涼的歐薄荷味。

2) 脫模: 脫模十分容易。

3) 外觀: 皂體表面有一點點凹凸不平,底下有些小洞。 

   

 2. 符合計畫:

1). 外觀: 皂體表面的渲染大致符合原先想要的樣字,但希望渲染線條更為細緻。成皂底部有一些小坑洞非預期的樣子。

2). 香味: 成皂的薰衣草香味香甜淡雅,這次雖然只放了總皂液量1%的精油,但因為有安息香精油定香,所以聞得出香氣,倒是預期的薄荷味少了點。

3). 洗感放置一個月後會以酚酞指示劑測試其酸鹼值。測試方法為刮一點點皂體中心的皂屑,放於乾淨容器滴幾滴酚酞指示劑,若呈現的狀態為透明代表此款皂PH值為7-9,皂即可使用,使用後再來補上使用心得。

 

3. 改善方針:

1). 油鹼混合前,要確認硬油是充分加熱融化,油鍋清澈不混濁。

2). 這次雖然只添加總皂液量1%的精油,但精油仍是很快地加速了皂化反應,讓原來light trace的皂液迅速變得很濃稠像擠花的奶油皂,皂液流動性很低,無法順利渲染。若需加添精油,需多做實驗,找出最適合添加精油的時機,或是改善其他製作方法,例如下次添加物應在精油以前加入,需先算好分色皂液添加精油的比例與滴數。

3). 若打皂過程皂液突然變濃稠,可能為假皂化,下次可將皂液隔水加熱。若皂液變稀則為假皂化需再繼續打皂。反之,若加熱後皂液保持稠度則非假皂化,代表油脂與鹼水已反應完全。天氣冷皂液也容易產生假皂化的現象,之後若皂液在短時間變濃稠亦可隔水加熱來確認皂化反應已完全而非假皂化。 

4). 以前製皂時全程都是用手打,成皂外表平滑無坑洞,上了程老師的脂肪酸的奧祕後,了解手打可能造成皂化反應不完全,所以這次採用老師的建議使用電動打皂器,發現雖然打皂速度快,但可能因為打皂時產生較多氣泡以致成皂有許多坑洞,需要改進。下次若要使用電動攪拌器,使用電動攪拌器的時間要縮短,最後階段手打的時間試著拉長,以減少氣泡,才不會讓成皂有小坑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ubblehou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