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冰炫霜皂

 

 IMG_8877  

自製的霜皂,放到小罐子裡,外出攜帶很方便呢!

 

霜皂是介於冷製皂和液態皂之間,它的製作方法與液態皂很類似,但使用鹼的成分不同。液態皂使用氫氧化鉀製成,而霜皂比較黏稠且質感較硬,是因為霜皂是利用氫氧化鉀和氫氧化鈉的特性混合製成的,含鈉就比較硬。就洗感而言,霜皂的泡泡比液態皂的泡泡多,不需增稠即具有自然的濃稠度,不會水水的,所以外出時攜帶方便。來看看兩者有何不同:

 

霜皂

液態皂

鹼的使用

氫氧化鉀與氫氧化鈉

氫氧化鉀

皂坨質感

較黏稠且硬

較柔軟

色澤

因含鈉,晶體折射不同,呈半透明狀

不含鈉,呈透明

打發

可打發,泡泡持久乳霜狀

不需打發,若打發仍會消泡成液狀。

洗感

泡泡多

泡泡較少,可使用慕絲瓶增加泡泡。

 霜皂的用途也比較廣,因為皂坨質感比較硬,適量添加玉米粉後可形成皂土(棉花糖皂)隨意捏塑,小朋友們會很喜歡,親子同樂一起用皂黏土捏塑不同的人物造型! 另外,它也可以用來做皂體裝飾用的擠花,真是一皂萬用,千變萬化。趕快來試試吧!

 

霜皂可用鈉和鉀,以及水來決定濃稠度,依自己的喜好調整。這次是參考C老師的配方。配方中不含硬脂酸(硬脂酸洗感生澀,需加甘油來增加滋潤度),洗感不會生澀,所以不需加甘油來增加滋潤度。霜皂屬於液態皂的一種,用過鹼的方法來製皂較好,以消耗游離脂肪酸,肥皂才不會容易壞掉並產生臭油耗味。稀釋時再中和調整皂液的酸鹼值。所以在配方設計時,也一定要記得先補足鹼量。在製作上分皂坨製作、霜化、中和、及添加物四個階段:

 

皂坨製作:

1. 材料:

椰子油 100g

棕櫚油 100g

橄欖油 100g

芥花油 100g

乳油木果脂100g

氫氧化鈉 14.65g

氫氧化鉀 94.49g

546g (鹼量的5)

IMG_8746.JPG   

 

2. 方法

攪皂時皂體的變化: 液狀→ 鹹豆漿狀→LT (light trace) →OT (over trace) 濃湯狀 → 薯泥狀麥芽糖狀→完成

 

量秤油脂並加熱,乳油木果脂可先用打蛋器或細長柄小湯匙搗小再加熱,使受熱均勻。

IMG_8752.JPG   

 

溶鹼: 將氫氧化鉀及氫氧化鈉分次一點點慢慢倒入純水中拌勻。

IMG_8762.JPG   

 

鹼水入油,需不斷攪拌,讓溫度盡量保持在70-85度,底部比較不會燒焦。打皂全程鍋子直接放在電磁爐上加熱(設定85)。

IMG_8776.JPG  

 

手打約5分鐘後皂液呈現油水分離的鹹豆漿狀

IMG_8784.JPG   

 

再攪拌約20分鐘後,鹹豆漿狀慢慢消失,皂液均勻呈現LT, 顏色較白(從淺咖啡色轉為乳黃色)。持續手打約15分鐘後,皂液成濃湯狀,再打2分鐘已有些黏稠不太好攪拌。

IMG_8800.JPG     

 

開始使用電動攪拌器與打蛋器交替攪皂。使用電動攪拌器時,以順時針方式上下層及中間都要攪拌到,讓皂液能充分參與反應。使用電動攪拌器時約3-4次後,用刮刀將旁邊的刮進來拌勻一下,再使用電動攪拌器打。

IMG_8802.JPG   

 

3分鐘後,皂液已經很綿密像薯泥狀

   IMG_8806

 

再交替打約10分鐘,皂液由薯泥狀變成麥芽糖狀,無法用電動攪拌器及打蛋器攪拌,改用長柄鐵湯匙攪拌。

IMG_8809.JPG     

 

最後再攪拌約10分鐘,皂液已變成非常黏稠的麥芽糖狀,顏色從乳黃色變成有點透的珀色即關火

IMG_8835    

 

測試ph值約為11

IMG_8831.JPG   

 

將放皂坨的鍋子用保鮮膜包好入電鍋,外鍋放一杯水蒸。

IMG_8837.JPG   

 

跳起後,攪拌一下使皂坨受熱均勻,隔一會再重複蒸一次後保溫到隔天,約12小時。

IMG_8838.JPG   

 

保溫約12小時後,皂坨呈現均勻的半透明狀

IMG_8849  

 

測試皂坨ph值約為10還是有點超出可以安心使用的範圍,待皂坨霜化打發完時再做中和鹼度。關火取出皂坨。

 IMG_8853.JPG  

 

皂坨保存:

製作完1-2天後,確認沒有發熱或水蒸氣後,再放入保鮮盒(不用蓋很緊,主要是不要讓灰塵,也有點通風)及陰涼的地方。若要放冷藏要封好,以免混入冰箱菜味。

 

 

霜化:

做好的皂坨,可以立即霜化來使用,依不同的水分比例,做了兩款不同質感的霜皂:

 

1.      乳霜狀

 

IMG_8860.JPG  

材料:

皂坨 : = 1 : 1

皂坨20g

純水 20g

 

作法:

皂坨與水混合後攪拌一下,浸泡一晚後,隔天打發約30分鐘,打發體積約2.5倍。放置6小時後,泡沫綿密,無消泡的現象。

 

打發前

IMG_8858.JPG  

 

打發後,體積約長2.5

IMG_8859.JPG  

 

洗感:

泡沫綿密實在,易沖洗,洗感溫和。

 

貼心小叮嚀:

如果打發後放置一段時間後,發現泡泡消失了很多,可能是因為:

1). 水分加太多,水愈多本來泡泡很濃密,但因為都是水所以沒多久就會消了,剩下的皂坨也會比較稀。

2). 若打發後放置一段時間發現水和皂坨分層了,代表打發時間不夠,所以沒隔多久皂體和水就分層了。所以要注意打發的體積大約是2.5~3倍左右才代表已確實打發。

 

2.      霜狀

IMG_8862.JPG  

材料:

皂坨 : = 1 : 0.5

皂坨20g

純水10g

 

作法: 皂坨與水混合後攪拌一下,浸泡一晚後,隔天打發約15分鐘,體積沒有變化,顏色較白,像麥芽糖的霜狀,無泡沫。

 

洗感:

因比較黏稠,遇水不易溶解需揉開。

 

 

中和

選擇比較安全且溫和的20%檸檬酸水溶液來做中和劑以中和鹼度,並以化學的酸鹼滴定的觀念來進行酸鹼中和。使用有成功打發的乳霜皂來進行中和。

 

作法:

1.      製作4g稀釋皂液樣本液皂: 2g皂坨加入2g (即為4g稀釋皂液) 純水攪拌均勻。

     IMG_8870.JPG

 

2.      當皂坨溶解均勻後,滴一滴的酚酞指示劑加入樣本液皂拌勻,此時顏色為深粉紅色。

3.      用滴管吸取配好的中和劑,滴一滴後攪拌一下,顏色就由深粉紅色轉為無色。

4.      計算若40g稀釋皂液 (20g皂坨加20g)所需的中和劑量。若4g稀釋皂液需1滴,40g稀釋皂液則需10滴。 

5.      因為我覺得4g稀釋皂液樣本液皂量太小,也許不用1滴就可以讓顏色由深紅色轉為無色,所以我決定先滴5滴的20%檸檬酸水溶液入打發好的乳霜皂中來中和。

 IMG_8871

 

6.      測試乳霜皂ph值約為9,為可以使用的安全範圍。接下來就可以依自己的喜好加入添加物了!

   IMG_8855.JPG    

 

 

添加物

材料:

花梨木精油 5d

高地薰衣草花水 0.5g

茜草粉少許

 

作法:

將茜草粉少量慢慢加入攪拌均勻後,再將精油及花水加入拌勻。

IMG_8872.JPGIMG_8873.JPG

       

 成品:

  IMG_8886

 

成品泡沫綿密實在。洗的時候泡泡變大且多很容易沖洗,洗感還蠻溫和的。

IMG_8885  

 

整體而言,這次在進行霜皂的製作上,中和酸鹼值對我來說是一項新的挑戰。一開始是直接取2g的乳霜皂滴入酚酞指示劑,但因為全是泡沫,只能看出很淺很淺的粉紅色。所以重新製作樣本皂液,不過當攪拌至皂坨溶解均勻後,發現泡泡已經非常多,液狀的部份只有底下一些。滴入酚酞指示劑的時候,要仔細看才能看得出底下液體顏色的轉變。我想因為霜皂的泡泡很多,下次樣本皂液的量要多一些或是溶皂坨時放置久一點讓其自己溶解,不要攪拌太久,泡沫才不會這麼多,比較容易判別。另外,我發現在加入添加物後,也許是加了花水造成水量較多,乳霜皂過一會就消了很多泡泡,最後雖然還是有些泡泡但比較像乳液狀。下次在加每一種添加物的時候可以間隔一小段時間來做觀察,看看消泡的原因是出自於哪一種類型的添加物。也可以嘗試在溶皂的時候就用花水,這樣水量的比例才能正確掌握。

 

 

 

番外篇

 

皂土(棉花糖皂)捏塑

IMG_8882.JPG  

  

材料:

霜皂皂坨少許

玉米粉適量

色水適量

 

作法:

1.      將皂坨慢慢加入玉米粉揉勻。添加玉米粉會讓皂坨軟Q,即便經過1~2小時不斷揉捏都能保持Q度,很適合當做皂土來捏塑造型。視皂坨的濕潤度來決定玉米粉的用量,玉米粉要慢慢添加揉勻。

20140903_223626   

 

2.      皂坨不太會沾手後,再加色水。色水也是一滴滴慢慢加並揉勻。重複加玉米粉及色水至想要的顏色,當皂坨完全不會黏手時可開始做造型。如果色水加太多作品的顏色會暈開,所以若皂坨色水加太多,要記得加玉米粉調和至不濕黏。

 20140903_234626 (1)  

 

 

小實驗

因為霜皂是氫氧化鈉及氫氧化鉀以1:4的鹼量製成,但製作霜皂步驟比較繁瑣,不知道是否可以直接將做好的鈉皂和鉀皂混合後溶解並打發,看看是否也能打發成霜皂。

 

前置作業:

鈉皂使用透明皂切絲放入液態皂(經1:1稀釋)

IMG_8843  

 

鈉皂和鉀皂先以1:1的比例混合後放置一晚

IMG_8844   

 

依鈉皂和鉀皂的不同比例來做實驗: 

1.      鈉皂:鉀皂(經鉀皂 : 純水= 1:1稀釋) = 1: 1

很難打發,體積不變,維持麥芽糖的霜狀。

  

2.      鈉皂:鉀皂(1:1稀釋) = 1: 2

很好打發,體積有增加約0.5倍,泡沫多持久,乳霜狀但偏黏稠。

 

3.      鈉皂:鉀皂(1:1稀釋) = 1: 3

打發一些泡泡但皂液很稀像奶昔,消泡快,泡沫與液體分層,最後只有最上層殘留一點泡泡。

 

成果比較:

 IMG_8865.JPG

這次直接從鈉皂:鉀皂 = 1: 2 加多一倍的水至鈉皂:鉀皂(1:1稀釋) = 1: 3時已經太稀了。下次可以試鈉皂:鉀皂= 1: 2.5,也許乳霜狀不會這麼黏稠,泡沫也會比較綿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ubblehou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